ep.03 來講講精神科的人員組成

金鳳老師
Oct 27, 2020

--

嗨大家好!上班啦,我是金鳳老師。

上一篇先預告了這一次的主題是什麼,沒錯,今天就是要來繼續解密精神科,之前介紹了病房的物理性環境,例如:建築結構、設備,還有一些規範和制度,讓大家理解精神科病房大概是個怎樣的地方,那麼這篇就讓我們從這個科室的各個醫療人員介紹起吧。一般大家可以想到的像是醫師、護理師,像金鳳老師我本人就是職能治療師,精神科裡頭其實還有心理師、社工師,還有協助護理師的護佐,有些醫院的精神科可能會有助理或是其他角色,那麼這次的舉例一樣是從我工作和實習的單位說起,所以如果有想要補充的內容,麻煩底下留言啦。

由於我沒有機會跟著各個專業,看過他們每天的業務內容,所以只能把我知道的、重要的部分交代給大家,也是為了能讓讀者快速地掌握到,不同專業各自在精神科團隊中扮演怎樣的角色。

首先,當然要從大家最知道的醫師說起了。醫師就像是這個團隊的leader,負責初評、下診斷,統籌和決策,擔負著領導著的角色。醫師除了要顧住院病人,還需要看門診,所以一般來說不會一直待在病房,大部分的時間是待在診間的。門診病人分為初診和複診,初診病人像是第一次發病,或是第一次來本院治療的病人,由醫師判斷病情,有可能會從門診收治住院;相對穩定的病人,像是從本院出院的病人,或是病情尚穩定、還不至於需要住院的,就會需要回來複診、定期追蹤,除了需要看診拿藥,醫生也會透過聊天的方式,關心病人近期的狀況,瞭解他們在外面的生活、遭遇,是否有遇到困難,給予他們關心和鼓勵,也提供相應的治療和建議。有些病人的家人會陪同,有些人是自己來複診的,但像是住在康復之家等機構的病人,可能就會是負責人陪同,或是3–4個人結伴回診,因為他們來自同一個地點,所以醫師可能會特別將他們的回診和出院日期排得比較相近,讓病人和機構負責人能夠方便些、少跑個幾趟。講到這裡,不得不分享一個經歷:之前在門診遇到一位出院的病人,他看到我就很高興的打招呼,但同時也連忙問了我好多問題,「老師,心理師在哪裏?」、「老師,什麼是ICF?」,看他手忙腳亂、手裡拿著一個大大的資料夾,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他被賦予重責大任,要帶著機構的幾位病友一同回診,其實看到他這麼負責任,小心翼翼地看待這份工作,心裏也是滿欣慰的、滿替他開心的。

除了一般門診,為了一些特殊的病人,醫院也會設立特殊門診或是防治中心,例如:藥酒癮的戒治門診(美沙冬替代療法),可以讓病人明確地找到就醫的管道,透過這樣的分類,醫生也可以快速掌握病人狀況、給予治療,那門診時間可能同時也會和心理師的工作表搭配,因為藥酒癮病人他們面臨的不只有生理上的不適,也可能會進而影響情緒和心情,所以在醫師門診的旁邊,通常也會有心理師的診間,讓病人可以接受心理諮商。

住院病人可能從門診或急診收治而來,不管是從哪個管道,住院病人也會有專責的醫師,在門診以外的時間,醫師也會來查房巡視。當醫師不在、病人有特殊狀況,或是表達某些需求的話,病房人員也會轉告醫師來介入,如果沒有很緊急的話,也可以經由個案討論會、晨會提出,譬如說:病人家屬詢問是否可以將病人接出過節、拜拜,這部分就會需要先徵得醫師的同意,同意後才有機會請假外出;另外,像是有些病人可能性格上比較反骨、叛逆,對於治療或是一些安排的接受度比較差,這種時候也可以請醫師來協助,畢竟這個社會傳統上還是對醫師比較尊敬,請醫師親自來告知住院的規範,有時候病人會比較願意信服並進而去遵守。

接下來讓我們來介紹辛苦的護理師~為什麼說他們辛苦呢?其實不管是哪一個科室,我都非常佩服護理師,因為他們是與病人接觸的第一線,而且時時刻刻都需要監督、陪伴著病人, 病人一發生什麼狀況、病房有什麼問題,都是護理師必須立即去處理。護理師的業務內容,像是測量一般的生命徵象、打針服藥、病歷書寫,相信大家都能夠想像,那麼精神科的護理師有哪些特別的工作內容呢,以下讓我細細的來介紹。第一個,像是護理師生產的病歷,大多都是質性的描述,用一個傳記式的篇幅來記載有關病人的點點滴滴,像是病史、本次入院的發病經過,平時的觀察紀錄、說了哪些話、有什麼行為,全部都要鉅細靡遺的寫下來,在以前的年代甚至是手寫病歷(現在還有醫院是手寫病歷的),我在查閱病歷的時候都被他們的手寫字驚艷到,也太多、太豐富了吧!再來,精神科病人可能會面臨日常生活功能的缺失,像是自我照顧能力退化、缺乏衛生觀念等問題,護理師就需要監督或協助他們做清潔,如:沐浴、盥洗、換衣服、刮鬍子,吃飯時間護理師也需要在一旁觀察,因為有些病人口慾強或是年紀較大,可能會需要預防吞嚥時梗塞的發生,或是有分食的情形,那就需要特別去規範,並且注意 病人是否有吃飽、吃得營養。精神科護理師也需要主持生活討論會、衛教團體,有時候也會帶領一些健康促進的活動,因為病房就像是縮小版的社會,在裡面各種問題都有可能發生,像是公用設備的維護和使用、因某些小事引起的人際衝突,都可以在每次的開會中提出,交由病人來共同討論合宜的解決方法,讓大家都能夠參與決策的過程,以培養團體生活的概念,有時大家同仇敵愾的討論同一個話題,也無形地促進了團體凝聚的力量。當病人出現突發狀況時,護理師就需要立刻進行處理,像是發生暴力衝突或是症狀發作,可能會需要將病人約束送進保護室、施打鎮定劑等等,這些就是護理師的責任,但如果需要壓制病人的時候,大多時候會由護佐大哥來處理,護理師則是柔性勸導的角色(我相信有些護理師也可能是自己壓制),給予病人安慰以配合接下來的治療。另外還有的業務內容像是,定時探視病人、管理病人用品、家屬聯絡要來會客,或是電聯已出院病人追蹤狀況,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也都是護理師的職責。其實一件件事情拆開來看,都不是很重大的事情,但全部合在一起時就變得相當細碎複雜,有時護理師已經忙到翻天,還需要面對各式突發狀況,看他們冷靜地處理,真的是萬分respect!

講完護理師,就來提提護理師旁邊的助手−護理佐理員(簡稱護佐,又稱護士助理)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齣韓劇,叫做「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」呢?男主角金秀賢在裡面飾演的角色就是護佐大哥啦!原先想要看完這齣劇寫個影評之類的,但老實說看了兩集就看不下去了(太習慣20分鐘一集的美劇),最後決定作罷……不過金秀賢大概是我目前看過最溫柔、最有耐心的大哥了吧!並不是說護佐都沒有耐心,只是在角色的設定上,如果要協助護理師好好辦事情的話,有時候不扮一點黑臉真的是不行,像是有的病人因為認知功能低下,導致對於指令的理解和配合度較差,或是受症狀影響而有干擾、攻擊行為出現時,如果仍是好聲好氣的勸導,病人有可能根本不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,而且有一整個病房的病人要照顧,以直接的動作引導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,當有必要時護佐就有需要去壓制或是約束病人,如果說醫病比沒有那麼高的話,我相信職業中的護佐當然也願意花更多的心思,讓病人如何經由其他手段學習配合規範。長久下來,護佐在某些病人的心中,也就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嚴格、兇悍的角色。不過護佐也不總是這樣,在病房沒有活動的時候,他們也經常是陪伴病人談天、消磨時光的角色。這也代表了護佐的工作是有難度的,如何在該嚴厲的時候嚴厲、在該寬鬆的時候寬鬆,需要好好掌握兩者間的平衡點。另外需要離開病房的各種任務,也是護佐的業務範圍,因為護理師必須要待在病房內照看病人,所以像是到急診室接病人辦住院、去藥局拿藥、帶病人會診或做身體檢查、去商店協助病人代購、送洗衣物等,都會交由護佐去處理。最後,因為護佐是協助護理師的角色,所以像是檢查病人服藥情形、協助沐浴清潔、維持病房整潔避免濕滑跌倒,等等細碎的事項也都需要護佐的介入。每次在病房看到護佐大哥壓制病人的過程,其實沒有一次會讓我感到真正的平靜,內心是矛盾又複雜的,一方面覺得手無寸鐵的病人很可憐,另一方面又知道這是必要的處置,且兩人都有受傷的風險,真心覺得護佐真難當啊~但是護佐(有些單位會call警衛協助)又是在急性精神科病房不能缺少的角色,難得出了一部韓劇,就讓男主角是護佐大哥吧!

職能治療師,也就是我的職業,今天終於要來說說我的業務內容了。第一集的時候有提到過,我們對於病人而言就像是老師的角色,會教導病人生活中的各種技巧,以適應患病後或者出院後的生活。那麼究竟是透過怎樣的方式去教導呢?行裡話是「帶活動」,但這樣講是不是很難想像呢?我們會帶領各種不同類型的團體活動,主題從運動、唱歌、烹飪、美術,到團康、讀報、玩撲克牌、看電影,這些都是我們會帶的活動。因為「職能」就是指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動」,像是吃飯、閱讀、洗澡、逛街、社交……,這些都是職能的例子,在英文中對於職能(occupation)的解釋是“everyday life”,我覺得會比較好理解。我們的治療就是透過讓病人參與各式活動,以訓練缺失的能力、促進相關的功能以及表現,期待他們能在往後的生活中展現最大的獨立性。舉例來說,罹患精神疾病的人,可能在一次次的發病以及服藥的影響下,認知功能逐漸下降,職能治療師這個時候就可以設計相關的活動,像是撲克牌遊戲、各式棋類、玩桌遊、拼拼圖等,讓個案有機會去動腦和思考,有時候甚至不需要道具,一切都靠著治療師的專業和創意~再舉一個例子,有些精神科病人受症狀影響,可能出現社交退縮、人際互動疏離的問題,活動時就可以營造一些情境是必須與人互動的,讓他們藉此學習如何與人相處、訓練社交技巧,創造成功的經歷後以提升動機。有情緒問題的個案可以參與表達性團體以抒發心情,例如:唱歌、藝術、電影欣賞等,其實不難從中觀察到他們的進步,心情不好的人也經常被逗得哈哈大笑。那對於發病後出現有言語思考障礙的病人,像是講話不切題、答非所問等,也可在團體結束時請他們分享心得、促進表達的能力。在慢性病房、日間病房、社區復健中心等地方,職能治療師也會帶領病人進行工作訓練,培養工作所需的相關能力、養成工作的習慣、學習遵守紀律等。之前在實習的醫院,印象很深的有遇到其中一位學員,他的工作是「介紹」社區復健中心,有點像是接待員的角色,職能治療師可能就會去教導這位病人一些需要注意的禮節,針對資料的記憶提供較合適的方法,以及定期的考核確認病人是否勝任該項任務。工作訓練的內容會依據每個病人的能力和興趣不同,去做調適和配對,所以有可能在同個機構,但被指派的工作項目卻是不同的。

心理師

在精神科大家除了醫師,應該第一順位想到的是心理師吧!不過我經常聽到有人會說「心理醫生」或「心理醫師」,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!在臺灣只有領有醫師執照的人,才能稱呼自己是醫師,在精神科或是身心科診所工作的醫師都可稱作精神科醫生,而進行心理衡鑑、心理諮商的則是接下來要介紹的心理師唷!在我們醫院的臨床心理師,除了需要照顧住院病人外,也會有門診病人來掛號,所以大多時候他們會待在門診區,閒暇的空餘時間才能進到病房,找病人進行晤談或做測驗,以瞭解病人狀況,從而進行介入。那麼關於實際他們是怎麼進行的,或是會做哪些測驗,這部分我也沒辦法說得很詳盡,但是在個案報告中我們會聽到的像是智能、人格還有情緒相關的測驗或量表。其實有滿多心理師開立podcast頻道的,相信他們也會做自我介紹,應該會更詳盡才是,所以如果有說不清楚的地方,歡迎大家多方涉略、增廣見聞了~心理師除了個別治療也會帶領團體,不過在病房都會帶進小教室,所以我也沒有機會參與,但有詢問過與會的病人,形式大概像是大家聚在一起表達這週的心情和困擾,然後就其中幾位的問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,找出合適的解決方式,提升病人的問題解決和因應能力,並藉由醫療人員與同儕提供的支持、增進正向情緒;有些機構或醫院會收治藥酒癮病人,人數夠多的時候也有機會帶領到戒毒/戒酒團體,通常會是以衛教、改變認知的方式進行,讓病人參與討論、實際演練,從想法上去改變,以達成戒治的目的。心理師的執業條件需要有碩士的學歷,所以算起來心理師的養成時間和醫生差不多呢,兩者都是需要相當的知識背景和專業的,有時候我會想,要深入瞭解個案內心的想法,改變認知、突破心房或帶來治癒,心理師的每件任務聽起來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呀。

在戲劇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中,演員林予晞飾演的就是社會工作師唷!其實在醫院我比較少與社工師互動,因為我們病房的社工師管理不只有精神科病人,之前實習的時候與那邊的社工師也沒有很多交集,但依照學校教的,還有我自己大方向的理解,我覺得劇中宋喬平這個角色,還滿符合我對社工師的想像,或許還是有沒有演到的部分(歡迎社工師朋友補充說明),但的確就像劇中演的那樣,社工師是病人與社會間的橋樑,協助病人連結社會資源,例如:如何申請取得補助或津貼?社工師也負責了所屬機關與病人家屬的聯絡,會電聯或著直接進到家庭裡頭去做訪視,瞭解他們的家庭支持度及狀況,像是主要照顧者是誰?目前同住家人有哪些?家人的工作和狀態?家人對病人出院後安排的期待為何?有些病人的家屬可能在那麼多年的照顧之下,已經身心俱疲,或者說年紀已大、兄弟姊妹都各自成家了,像這種時候社工就有必要去介入,將從社會上、病人本身以及家庭中汲取到的資訊做整合,發揮其專業做出最合適的建議和安排。社工需要常常進到居家環境,做定期的追蹤探視,對於病人與家人的相處情形也會最瞭解,因此可能會是當病人發病、困擾照顧者時第一個聯絡的對象,由社工來協調問題,提供解決的方式,若場面較難控制,可能就會協助聯繫警消、安排入院治療。在第一現場打頭陣的社工師,工作相當辛苦且風險相對高,但社會上好像還是對於這項工作缺少了點重視,希望大家能不要忘記社工師的辛苦哇!

那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,其實精神科在醫院應該是個相對神秘的單位,其他的病房應該多少都有去過的經驗,但是精神科病房,除非是醫療人員、自己或是家人患有精神疾病,不然應該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進去,不知道裡面的人員到底都在做些什麼 ,對於這個領域也會特別陌生。相信讀完這篇文章,大家可以對於精神科的成員有更多的了解,不論你是一般民眾,是家屬或病人,透過這樣的介紹都能夠知道我們各自的業務內容為何,以後遇到問題也知道可以找尋哪些專業人員。 下一次的主題我會來和大家介紹常見的精神疾病,透過分享我與病人相處的可愛經歷,來認識這些疾病會出現的症狀,這些病人究竟是什麼模樣呢?那我們下回分曉啦,掰掰!

--

--

金鳳老師

嗨!我是金鳳老師,目前在精神科擔任職能治療師。這個網誌會分享與精神科有關的小知識,希望一般大眾能夠有更多的認識。有興趣的話,也可以去聽聽我的podcast,「我在精神科工作!」,連結在此:https://reurl.cc/LdQ9q4